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分节阅读_43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,1945年一条鱼,1946年一个蛋,1947年一只煤球或三分之一根油条,1948年4粒大米。 (引自《当代中国的职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》第9—10页,及《通货膨胀简论》,参看《中国物价史》第432页。) 随着打内战庞大军费开支造成的财政困境,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,1947年底,物价上涨速度为法币通货膨胀速度的倍,1948年8月增大到10倍。 法币在市面上的流通量,从1945年8月的5000多亿元,猛升到1947年11月的34万亿元,再猛升到1948年6月的250万亿元;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里,更猛增到604万亿元,为抗战前的47万倍。这时甚至出现了500万元票面的大钞。由此物价暴涨,达到抗战初期的493倍。在上海,1948年6月吃一块大饼要3万元,甚至乞丐也不愿收千元以下的法币。 当时的物价,据有人日记,1948年金圆券发行前夕的8月13日,在上海理发一次为240万元,购茶叶一斤约80万元,买毛巾袋一件,120万元。 1947—1948年,黄金、美钞、物价轮番狂涨,法币不可避免最后崩溃。 按法币计算的最低生活费 1946年 1946年2月20日,国民党控制的报纸《前线日报》发表了一篇报道,根据社会调查的结果,认为当时上海等城市一个五口之家最低生活费为法币156000元(购买力大约合抗战前法币50元,今人民币1500元)。 当时计算出这个最低生活费的根据是:每月一个五口之家,需要消耗大米1石2斗价2万元,煤球4担2万元,柴一担3000元,油10市斤5000元,蔬菜和副食品每天1500元、每月45000元,车力(交通费)每月33000元,房租、医疗费等3万元,共计法币156000元。 1946年初,法币100元约合今日人民币1元。 此后通货膨胀加剧,法币继续贬值。 1946年夏季大米涨到每石4.27万元(法币),合每市斤267元;黄豆每市斤200多元,豆油每市斤800多元,菜油每市斤700元;猪肉每市斤1300元,白糖每市斤1100元,酱油每市斤362元,食盐每市斤160元;豆腐(每4块)71元;白酒每市斤800元,黄酒每市斤400多元;士林布匹每市尺1100元,龙头细布每市尺700多元。上海等城市一个五口之家最低生活费约为法币30万元。 1946年夏季,法币200元约合今日人民币1元。 法币不断贬值,在金融市场上已经丧失信誉,大笔交易通常采用“黄白绿”即金条、银洋、美钞(黄的是金,白的是银,绿色的是美元)。一根金条为十两,一两黄金相当于大约100银圆,一块银圆的购买力大约合今人民币30元。 也就是说,一根金条的价值大约合今人民币3万元。 1947年 1947年夏季大米涨价到每石36.9万元(法币),合每市斤2300元;黄豆也是每市斤2300元,豆油每市斤9000多元,菜油每市斤8000元;猪肉每市斤9500元,白糖每市斤6300元,酱油每市斤2800元,食盐每市斤1300元;豆腐(每4块)6000元;白酒每市斤7900元,黄酒每市斤4000元;士林布每尺9900元,龙头细布每尺6600元,都飞涨到前一年夏季的9—10倍。上海等城市一个五口之家最低生活费约为法币270—300万元。 1947年夏季,法币1800—2000元的购买力,约合今人民币1元。 1948年 物价继续大幅度飞涨。1948上半年大米售价平均每石1445万元(法币),合每市斤9万元;黄豆每市斤9万元,豆油每市斤44万元,菜油每市斤36万元;猪肉每市斤35万元,白糖每市斤23万元,酱油每市斤13万元,食盐每市斤7万元;豆腐(每4块)3万元;白酒每市斤25万元,黄酒每市斤13万元;士林布匹每尺18.5万元,龙头细布每尺28万元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haimabooks.com

(>人<;)